鑒別方法
1.稱重法
濃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(98%的濃硫酸密度為1.84g/mL),故在相同的體積下,重的是濃硫酸。
2.粘度法
濃硫酸是粘稠的液體,而稀硫酸則接近于水的粘度,所以將試劑瓶拿起搖動幾下,就可看出哪個是濃硫酸,液體較滿時可取少許于試管中振蕩。但是在沒有對照時不推薦使用。
3.沸點法
硫酸是高沸點的酸,98%的濃硫酸沸點為338℃,故可取少許于試管中加熱,先沸騰且有大量水蒸氣產生的為稀硫酸,注意不要吸入蒸汽,因為會有少量酸液隨水蒸出。難以沸騰的是濃硫酸。
4.稀釋法
將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注入水里,并不斷攪拌。(切不可將水注入濃硫酸,這樣會液滴四濺。解釋:水的密度小,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,溶解時放出的熱使水沸騰,造成硫酸液滴飛濺,非常危險)稀釋時放出大量熱的是濃硫酸。
5.鐵鋁法
分別取少許于試管中,加入鐵絲或鋁片,無現象的是濃硫酸,有氣泡出現的是稀硫酸。因為濃硫酸在常溫時可使鐵、鋁等金屬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種致密的氧化膜而發生“鈍化”,但是如果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氯離子則會催化氧化膜的分解,一種說法是氯離子與氧化膜形成絡合物,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氯離子半徑小于氧化物分子間間隔,氯離子能進入氧化膜內部,繼續參與反應。
6.銅碳法
分別取兩支試管,加入銅片或木炭后,再分別加入酸,然后加熱,能夠產生刺激性氣體的是濃硫酸。刺激性氣體為二氧化硫。
7.膽礬法
分別取兩支試管,加入膽礬少許,再分別加入酸,晶體溶解溶液變藍色的是稀硫酸,晶體表面變白色的是濃硫酸。這個變化既是物理變化又是化學變化。
8.纖維素法
分別用玻璃棒蘸取兩種酸在紙或木材或棉布上畫痕,一段時間后,表面脫水炭化變黑的是濃硫酸。
9.蔗糖法
在小燒杯中加入約10g蔗糖,滴入1mL水后,再加入酸,能使蔗糖脫水炭化產生“黑面包”的是濃硫酸。此反應中利用濃硫酸與水放熱促進反應發生,水作催化劑。
10.露置法
濃硫酸具有吸水性,露置一段時間后,質量增加的是濃硫酸,稀硫酸可能因水揮發而質量減少
11.亞硝酸鈉法
在試管中加入少許工業用鹽,然后分別加入酸,產生刺激性氣體和紅色氣體的是濃硫酸,工業鹽溶解無刺激性氣體產生的是稀硫酸。刺激性氣體主要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。
12.電導法
取兩個碳棒作電極,插入酸中,電路中串聯上小燈泡,用兩節干電池構成閉合回路,小燈泡發光且較亮的是稀硫酸,因為濃硫酸中水較少,絕大部分硫酸分子沒有電離,故自由移動的離子很少,導電性較差。但是濃硫酸與碳能發生反應,所以應使用鉭等惰性金屬絲作電極。
13.氯化鈉法
在兩只試管中加入少許氯化鈉,然后分別加入酸,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濃硫酸,氯化鈉溶解無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的是稀硫酸。氯化鈉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氯化氫。
文章源自:江門工業硫酸 http://www.movingmdforward.net
05-26
工業上使用硝酸需要注意什么
在工業上使用硝酸時,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1. 安全操作:硝酸是一種強酸,具有腐蝕性和氧化性。在處理硝酸時,必須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,包括防護眼鏡、防護手套和防護服等。確保在通風良好的區域進行操作,避免吸入其蒸氣或濺入皮膚。2. 防火措施:硝酸是氧化劑,能夠加劇燃燒過程。在儲存和處理硝酸時,要遠離易燃物
05-26
鹽酸的作用有哪些
鹽酸是一種常見的無機酸,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。以下是鹽酸的一些主要功能:1. 酸性調節劑:鹽酸被廣泛用作酸性調節劑,可以調整溶液的pH值。它可以用于實驗室研究、化學合成和工業過程中,以確保反應的酸堿平衡。2. 消化輔助劑:鹽酸在醫藥領域被用作一種輔助消化劑。它可以促進胃液的分泌,幫助胃部消化食物,特別是蛋白質
07-29
硫酸的鑒別方法有哪些?
鑒別方法1.稱重法濃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(98%的濃硫酸密度為1.84g/mL),故在相同的體積下,重的是濃硫酸。2.粘度法濃硫酸是粘稠的液體,而稀硫酸則接近于水的粘度,所以將試劑瓶拿起搖動幾下,就可看出哪個是濃硫酸,液體較滿時可取少許于試管中振蕩。但是在沒有對照時不推薦使用。3.沸點法硫酸是高沸點的酸,98%的濃硫酸沸點為338℃,故可取少許于試管中加熱,先沸騰且有大量
07-29
片堿在生產的時候為什么需要加熱?
之前的文章中,提到片堿的用處很廣泛,那么你知道片堿的出產過程是怎樣的嗎?而且片堿出產過程中為什么一定要加熱?片堿加熱挑選怎樣的什么方法呢?其實片堿出產過程中一定要需要加熱是因為,片堿出產要先把熱堿蒸發了,熱堿濃縮到了一定的濃度才能夠進行后邊的加工。片堿加熱能夠直接用鍋熱堿,不過煤焚燒不完全,會有一些煤垢弄到堿鍋中,傳熱很慢,為了節約資源和時間,一般會運用三連鍋:預熱、蒸煮、調色鍋。片堿